昨天寫了,陳橋兵變趙匡胤事先并不知情,然后就有人說我,昧著良心是不是拿了錢了,宋朝都亡了七八百年了,我去拿哪兒錢去呀。
拿錢這種事,人人都想,這個倒是古今中外人性最共通的地方,其實最本質的也不是錢,而是大家都想過上好生活,趨利避害這些是人最核心的本能。
正是這種本能促使著很多事情的發(fā)生,比如說陳橋兵變,其實對于陳橋兵變我一直都有一個疑問, 那就是時間問題。
960年正月初一,傳聞契丹聯(lián)合北漢南下攻周,你有沒有想過這是什么時間,這可是中國的另一項傳統(tǒng),春節(jié)。
就在這一天,七歲的后周皇帝柴宗訓迷迷糊糊的被帶進了大殿,看著非常隆重的意識在他面前上演,他只是做好一個演員,該點頭是點頭,該端坐時端坐,下面的熱鬧跟他無關。
這一天可是春節(jié)呀,大家都喜氣洋洋的,只不過朝堂上突然傳來急報,說契丹入侵必須要馬上出兵北上御敵。
這個時間其實也為后面的士兵造反做了鋪墊,大家都想跟家人團聚的時候,卻偏偏這個時候,要去出兵大戰(zhàn),每個人的心里肯定是一肚子火。
就這樣,正月初三大軍開拔,到了晚上大軍夜宿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,就這樣士兵中開始有異動了,因為白天的時候,有很多人都說看到了兩個太陽。
再加上點檢做天子這樣的讖語一直在軍中流傳,于是有人開始躁動不安,怎么會看到兩個太陽呢,這不是在胡扯嗎。
人這種動物,極容易被情緒感染,你看個電視劇都能看到哭的稀里嘩啦,況且你還明知那東西是假的,所以當有人說看到兩個太陽困惑不已的時候,慢慢的大家就都信了。
之后軍中就開始傳出了,“今皇帝幼弱,不能親政,我們?yōu)閲Яζ茢?,有誰知曉;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,然后再出發(fā)北征”這樣的話,群情激憤,然后大家去找了趙普和趙匡胤。
是的,他們沒有直接去找趙匡胤,大概是覺的直接去找主帥不妥,所以先去找他兩個最親近的人,之后的事情很順利。
在職業(yè)軍人盛行的后周,只要是兵齡超過十年的,就知道這一幕是怎么回事,當年郭威也是被這樣擁戴成為皇上的。
喝醉的趙匡胤倉促間被人披上了黃袍,趙匡胤看到情勢如此兇險,也就只好同意做皇帝,這里不去糾結各種細節(jié)來說明,趙匡胤到底是不是被逼或者被迫的,只是說一下,當時的歷史情形下,這種被迫的情況是極容易發(fā)生的。
這也就是我一直堅持的觀點,就算是謊言也是有價值的,一個時代的謊言很能反應那個時代的風貌,這次兵變完全仿照郭威的版本,但千萬不要忘了,郭威差點失去對士兵的控制,因為他必須要兌現(xiàn),士兵的愿望,回去之后對富饒的開封城劫掠一番。
(29)兵變的動力相比于趙匡胤自己做皇帝的動力,下面士兵造反的動力更強,至于原因嘛,就是簡單地利益問題,一句奇貨可居就能解釋,他們就是把造反后的新皇上當做是“奇貨”。
這種事情五代很多,以下都是成功的例子:
公元926年,后唐無賴軍士皇甫暉劫持軍將、小校不成,最后又劫持趙在禮。趙在禮“被擁戴”中,成為后唐叛帥。公元926年,后唐李嗣源“被擁戴”為帝。公元934年,后唐李從珂“被擁戴”為帝。公元951年,后周郭威“被擁戴”為帝。公元960年,趙匡胤“被擁戴”為帝。
怎么樣,是不是看的眼花繚亂,失敗的也很多,為了避免高程流水賬,就不一一例舉了,這就是古人總結的古代時期霍亂的根源,權反在下,下凌上替,禍亂相尋。
有點文縐縐看不懂的話,舉個例子就你明白了,日本愛學中國,就連士兵以下犯上這一點也有點像五代時期的中國。
張作霖被殺完全不符合當時日本軍隊高層和政府高層的意思,純粹是當時下級軍官自作主張干的,當時的日本首相犬養(yǎng)毅跟張作霖私人關系非常好,還曾經(jīng)救過張作霖的命,就這都無從知道張作霖要被刺殺的計劃。
更搞笑的是,他很快也被刺殺了,如果你對小日本沒興趣不感冒,那沒關系,干脆說一個教科書上講過的事情好了,黎元洪被迫當上起義領袖的事情,這可是在課本里學的。
這是板上釘釘?shù)?,下級士兵脅迫主帥的事情,理解了這個,再去看趙匡胤當時“固辭不受”,是不是覺的真實性有多了一分呢。
起因其實并不那么重要,因為趙匡胤的江山就是欺負孤兒寡母得來的,說這么多,只是想弄清楚歷史迷霧中,趙匡胤的形象,這直接決定了后面的很多事情。
簡單來說,趙匡胤是個敞亮人兒,他不搞陰謀詭計那一套,跟司馬懿完全是兩種人,按照規(guī)矩士兵們進城是要劫掠一番的,要不讓擁戴你干什么。
但是太祖的態(tài)度和堅決,你們既然擁戴我,就要聽我的,大軍進城秋毫不許犯,這是最基本的,而且還有兩條,這更能看出趙匡胤的智慧和人品,不得殺害后周皇室,不得凌辱后周大臣。
為什么要特意說這些,因為這些都是人性中最卑劣的部分,無論新任君主的人品道德怎么樣,人群中總有想要去表忠心的,殺害前皇上和前大臣,是很多人表忠心的手段。
殺了之后,作為新皇盡管不愿意,但是你有沒法明說,趙匡胤自己光明磊落,但也能看到人性的幽暗,所以特意說了這兩條,算是與士兵約法三章。
韓通就是莫名其妙被殺的,前面已經(jīng)講過,而殺死韓通的王彥升后來太祖皇帝也沒有重用他,可想而知,如果沒有明確的下令禁止殺害后周大臣,不知道有多少類似于王彥升這樣的人,因為中國從來最不缺的就是投機分子。
比如下面要出場的這個小人物,他幾乎讓趙匡胤坐實了陰謀造反的罪名。
(30)守規(guī)矩的皇帝亂世嘛,那肯定是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,這是最基本的底層邏輯,但是也有枝干上的差別,而且這種差別將來會結出不同的果實。
五代時期,從郭威的后周開始,就已經(jīng)顯示出新跡象了,郭威搞了一個禪讓,趙匡胤也搞一個,盡管誰都知道江山是拿拳頭得來的,但規(guī)矩還是得遵守,盡管你有破壞規(guī)矩的能力。
趙匡胤相信詢問了宰相范質禪讓的流程,在此之前作為后周最后的骨氣,范質曾呵斥趙匡胤,世宗尸骨未寒,你怎么能做出這種事情來。
很多書籍都記載了,當時趙匡胤痛哭流涕的情形,這里的苦是太祖的真情流露,可能它真的覺的對不起世宗皇帝,但事已至此,你讓他又能怎么樣呢。
該禪讓的還是要禪讓的,當程序進行到關鍵時刻,卻突然發(fā)現(xiàn)沒有禪讓詔書,正當大家面面相覷的時候,翰林學士陶谷慢慢晃悠悠走了出來,陛下禪讓詔書在此,而其還是皇帝寫好交給微臣的,史稱“出周恭帝禪位詔書于袖中”。
這個趙匡胤能說什么呢,只能說老子說了太對了,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,有時候就算新皇對于投誠的事情不滿,也是無法直接表達的,這就是做皇帝的眾多無奈之一。
宣讀完禪讓詔書,這是后周的最后一份文件,從此后周不復存在,一個嶄新的王朝誕生了,宋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封建王朝從此拉開了序幕。
可是做了皇帝的趙匡胤一點都不開心,因為他被一個問題困擾著,如何解決五代以來走馬燈似的換皇帝的情形呢,為此他又經(jīng)常喝酒,因為太祖皇帝愛喝酒是出了名的。
有人會說,喝喝喝,喝酒能解決問題嗎,這場景在市井小民甚至是現(xiàn)在社會都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,但趙匡胤很神奇,他有力的反駁了這句話,喝酒還真的能解決問題。
下一節(jié),我會給你講一個,跟之前不太一樣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。
在網(wǎng)上平臺嬴錢風控部門審核提現(xiàn)失敗,網(wǎng)上被黑的情況,可以找...
在平臺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辦法,不是就是一個辦法,解決...
農(nóng)銀理財和農(nóng)行理財?shù)膮^(qū)別是什么含義不同。農(nóng)銀理財是農(nóng)業(yè)銀...
炒股太難?小編帶你從零經(jīng)驗變?yōu)槌垂纱笊瘢裉鞛楦魑环窒怼丁溉A利集團公...
本文目錄一覽:1、20部德國二戰(zhàn)電影2、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...